2009年9月27日 星期日

Re: [好奇] 香港地區學校不上四書嗎?

文章代碼(AID): #17wJgcvB (Gossiping)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站內 Gossiping
標題 Re: [好奇] 香港地區學校不上四書嗎?
時間 Wed Mar 26 01:47:16 2008
───────────────────────────────────────

※ 引述《alice1012v18 (熱血男子漢Nu團)》之銘言:
: 我們這學期有四書課,
: 結果班上香港僑生說他們以前在香港根本沒學過論語孟子這些東西,
: 所以他們唸得比較辛苦。
: 請問為何香港的教育中沒有上這些東西呢?(大陸也這樣?)
: 是因為"打倒孔家店",不崇拜偶像,所以官方教育並不教這些??

不是因為打倒孔家店, 而是因為課程制訂者的方向. 以及教育目的
之問題.

中文教育其實很好反映了兩岸四地的政策方向, 這點是文化, 政治
等綜合政策的結果. 所以最後得出來的, 是兩岸四地風格不同的中
文, 這不僅是簡體字和繁體字之別, 也包括了大家寫作的風格的分
別, 在運用標點符號, 每段文字的長度, 詞語選擇上也有不同的歸
類.

以大陸的課本為例, 其中一個特點, 就是翻譯文章的比重, 我自己
並不是在大陸受教育, 自然談不上是深入認識. 而只是就我看得到
的案例所說的感覺, 但是大陸的課本有不少近代外國作家或者思想
家的文章, 另一方面, 當然毫無疑問地就是把自己國家的政要說的
話也當成課文.

語文教育本身不僅教語文, 毫無疑問, 意識形態也是附件. 即使對
政治無興趣的學生, 在基礎教育中也無法避開政治, 其中某些特質
, 例如官樣文章的寫法, 魯迅的過激言論, 以及某種統一的翻譯風
格, 都被完整繼承過來.

這當然不僅是課文的選用本身, 課本對課文的注釋方式, 以及導出
的結論也不同, 同樣一課「將進酒」, 大陸和香港不同.

大陸只是引子, 這課題的重心是香港, 那香港的語文教育重心又在
哪裡? 我們可以看得出, 大陸本身的語文教育有意營造的「建立國
家意識」, 至於臺灣, 我當然不可能比這裡的各位清楚, 但從風聞
和一些例子看, 我感到臺灣的中文是以「發揚傳統文化」作為基礎
的.

可說, 論終極目的, 大陸的教育求的是創造出愛新中國的文人, 他
們講求的是文章激昂, 臺灣的教育目的是愛傳統文化的文人, 因此
文章講求的是儒雅古樸.

香港的方向當然不是這兩者.

而香港的方向, 是很簡單的, 就是實用. 中文對於香港的教育而言
, 並不是為了發揚傳統文化, 也不是為了灌輸意識形態, 而是作為
一種語言工具存在. 注重的是怎樣和其他同樣是用中文的人溝通,
以及怎樣保持言語禮儀, 說服別人.

所以, 在香港的高級程度會考中文, 重心在於「實用文寫作」, 去
到高中最高的級別, 抒情, 詩詞, 文言寫作, 這些都不是高級中文
的應用課程. 在高級程度會考中, 中文得到優良等級的人, 不是詩
人, 也不是小說家, 而是能夠寫出得體的書信, 議論文, 會議紀錄
的人, 也就是說------香港的中文教育, 是為了創造出寫文章不會
得罪人的優秀官僚.

中庸, 精確, 禮貌, 無情, 冷酷, 是香港教育制度所追求的文字.

這樣, 其實四書五經就不那麼重要了. 香港的教育, 不講求打倒誰
, 但也不會想要尊崇誰, 會學中文不是因為香港人是中國人, 也不
是因為這文化有多偉大, 這都不重要.

最重要的事: 這裡的人說中文, 而附近也有人說中文, 教導中文對
香港有好處, 所以就教了.

但這並不代表香港教育的一切, 雖然終點如此, 但畢竟課材本身是
由教育界, 也就是中華文人訂定的. 在滿足了殖民政府的需求下,
剩下來的便是自由的空間了, 因此, 即使必要性不大, 毛筆書法還
是學生必備的功課. 英國政府沒強調, 但也沒扼殺保留傳統文化的
空間.

--

基於飲水思源的理念, 還是該打的廣告,
hkday.net --- 碩果僅存還願意和其他地區轉信的香港 BB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