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代碼(AID): #18yNPThK (Gossiping)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有沒有中天一直說這次金融風暴後中國將 …
時間 Sun Oct 12 12:00:27 2008
───────────────────────────────────────
※ 引述《greengreen42 (綠)》之銘言:
: ※ 引述《halu0915 (HALU 一閃一閃亮晶晶)》之銘言:
: 過熱的經濟會造成非常可觀的浪費,而資金的浪費繼續使經濟過熱
: 最後直到壞帳問題無法支持下去就會面臨泡沫破滅
: 金融危機源自於白癡亂花錢、亂花錢花完了銀行就收不回債權
: 而中國有很多白癡亂花錢、亂投資造成一堆又一堆的壞帳
: 現在只是氣球吹破之前在硬撐而已,中國喊軟著陸喊那麼久終究是要墜機的
: 老實說我不太敢想像中國的大氣球吹破會怎樣把投資中國的歐美諸國炸死
: 不過我非常好奇中國會怎麼處理這種繼續裝死下去會真的害死全國的大危機
: 有個叫俄羅斯的國家是他們兄弟之邦....嘿嘿
: 或許會是他們的借鏡
是的, 其實假設真的有可能「中國大陸的經濟和股市不受影響」, 重
心是, 以目前的世界經濟模式, 中國大陸做到最好, 能做到的也只會
是「依附美國的一個發展良好的經濟體」, 即是像日本一樣, 依附美
國是不可能取代美國的.
不可能的原因正是始上述所說, 一整個經濟建立在「信用」之上, 而
信用本身建立的是債權, 也就是說是抵債的能力.
首先因為這段新聞沒有連結, 我不知道中天有沒有這樣說, 我假設他
們根本就沒有這樣說. 但毫無疑問, 因為經濟的表象而認為中國大陸
的經濟有能力挑戰甚至取代美國經濟的人, 在世界上普遍存在.
而狹義一點看, 我只說所謂中國大陸經濟是由北京政權直接政治影響
下的一整個經濟圈, 不包括香港澳門這些特例. 也不包括臺灣, 更不
包括北韓.
很多人看到的是美金的貶值或者美股的恐慌, 而有著「美國衰落論」
的論調, 而同時配合中國大陸 GDP 的增長, 又產生「中國崛起論」,
一整個結論就是把經濟看成龜兔賽跑.
先說一點歷史事實和八卦, 要說經濟危機的話, 三十年代美國的大蕭
條, 並非是完全負面的, 經濟蕭條本身也是一種社會結構的重整. 在
大蕭條的時代, 美國的影視娛樂反而大幅發展, 也強化了家庭價值觀
, 主要是因為當大家意識到賺錢並不那麼容易時, 會更想清楚「到底
怎樣把時間用在生活」上.
好萊塢也就是香港人說的荷里活, 本身就是在三十年代開始進入黃金
時期, 其中一個原因, 正是經濟興旺的時代, 人們根本負擔不起電影
票的價錢和時間, 反而經濟蕭條, 各項成本下降, 人的空閒上升. 導
致了新興產業的發展空間.
有一點必須理解的, 經濟蕭條不是破壞社會資本, 經濟蕭條是將很多
社會資本從「可用金錢計算」變成「無法計算」, 在經濟繁榮的時代
, 就是人可以輕易把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換錢 (例如陪家人的時間) ,
也可以用錢輕易購得別人的東西 (同上) , 但經濟蕭條的時代, 則是
更多東西留給自己用.
財富是沒有「消失」了, 只是用另一種方式保存, 經濟是流動, 而不
是財富. 經濟好之所以能令社會富裕, 是因為流動本身令「想創造更
多財富的人可以得到要有的工具和協助」, 你可以做一些跟那些事情
不相關的事去得到工具.
因此理解了這個概念之後, 就會發覺重心, 美國經濟惡劣, 不等於美
國所擁有的本錢消失了, 而是指那些本錢不容易和外面交流, 大陸經
濟暢旺, 並不是說本錢會增加, 而只是指大陸容易對外交流.
而所謂信用, 比方說我們為何用美金結算, 其實是「在需要時立即兌
換商品」的力量, 你拿著美金, 你能夠兌換甚麼?
如果你拿著美金在美國使用, 美國可以提供給你的, 是他們大陸上豐
富的農業資源, 礦產, 石油, 以及建基於這些資源上的工業和第三產
業, 以及他們擁有的知識, 人才, 自然和水資源, 廣大的生活空間,
擁有很強自信和歷史悠久的民主制度. 美國大可以孤立自己, 他們有
能力完全的自給自足. 而這個自給自足的體系, 都是用美金的, 美國
不可能廢除美金, 所以你拿著美金, 就能夠從這體系取用資源.
美金之所以能成為信用貨幣, 不是因為幣值穩定, 而是因為美國有極
強的抵債能力. 而且這種抵債能力是難以傷害的, 這才是美金能夠成
為世界貨幣的原因.
至於任何容易被傷害, 或者有明顯缺憾的經濟體系, 就不可能取代美
國, 日本的經濟雖強, 但日元能否取代美金?
基本上, 日本也有自給的漁農體系, 相比之下也有僅次於美國的海洋
資源, 工業和人才資源. 但日本沒有石油, 人口也太多, 如果日本打
算做一種自給的經濟, 那等於要放棄大部份工業. 那就已經大大打擊
了日本的經濟魅力.
也就是說, 你拿著日元, 去到日本, 他們可以給你的是他們優質的食
物, 人才, 服務, 可是他們不保證一定能提供給你工業品, 也沒有甚
麼多餘的生存空間給你, 日本人的排外情緒也比美國容易產生. 如果
那些油源有甚麼不穩, 日本能用來填債的, 怕只能輸出人才.
所以日本經濟再好, 也不可能取代美國的, 因為日本經濟威脅論的時
代已是八十年代, 很多人忘了這件事, 但當時美國就有這樣的論調,
也有很多美國電影寫的近未來, 美國是被日本控制的. 不過這真的只
是開開玩笑, 事情的本質不變.
中國大陸的話, 先天就做不到.
如果外面的經濟不可靠了, 你拿著人民幣, 去到大陸, 你能換取甚麼
? 當你問這樣的問題, 就會了解到事情有多嚴重. 這裡有比日本更嚴
重的人口問題, 這意味著, 一切天然資源, 從石油到食物到水, 一旦
沒有了外來的交流, 價格都會暴漲. 因為這些的生產原本就沒有留給
外人的空間.
說人才, 本身教育未解放, 還是採取單極教育的方式, 學術系統既不
和國際接軌, 內部也有「權力大於學養」的問題. 也就是說, 你要人
才, 不是沒有, 而是沒有保證, 同樣的資歷底下, 可以因為制度不公
平, 能力出眾反而地位低微的人. 以及聲望很高卻能力平庸的人.
像三鹿奶粉等事件, 問題並不在於「黑心」, 而是為甚麼這樣的人可
以登上高位, 以及底下眾多人員的態度, 本來只要任何一個枝節有人
發現而且把事情及早補救, 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最終卻是沒有任何一
個枝節的人能夠發現以及成功行動, 這便是人才的問題. 很多人認為
人才是看「誰可以把火箭推上太空誰就有人才」.
但其實更重要的是「用把火箭推上太空的認真態度, 去處理倒垃圾這
些小事」, 「以開明的態度去看所有問題」, 因為社會不會每天都推
火箭上太空, 卻每天都需要有人倒垃圾.
我說的事情, 甚麼民主, 包容性, 好像風馬牛不相及, 但看看以下的
例子.
社會的包容性低, 對於外來物有抗拒態度, 也許很多人會反對. 但想
清楚一件事, 你叫一個中國人去美國, 長期居住, 雖然還是不適應,
會接受不了的人並不會很多. 在網絡上也有很多去到美國的中國人越
來越憤, 但這不礙事, 因為美國本身也容納他們的價值觀, 即使是憤
青.
但倒過來說, 美國人來中國大陸旅遊是可以, 但如果美國不行了, 要
找一個移民長居的地方, 美國人能否接受一種欠缺資訊自由, 人民也
欠缺自主權利, 而且有很深仇美仇日情緒的生活? 如果有一千萬美國
人移民中國大陸, 他們能否在此安居安樂? 也就是說, 美國可以賣中
國居住權, 但中國的居住權賣給美國, 對方不是情況惡劣到不去會死
只怕還是不要.
這些全都是財富, 全都是抵債能力, 有個美國人欠中國人十萬元, 但
他說他可以幫那人辦美藉來抵債. 這交易很可能成立.
但倒過來, 一個中國人欠美國人一萬元, 然後中國人說, 我幫你申請
中國國藉, 你幫我抵債吧------結果可想而知.
只怕對方根本就不想要. 自由市場的原則是, 別人不要的商品, 就沒
有價值, 別說你的玉米和我的玉米看起來差不多, 大家都想要吃的玉
米可以貴過黃金, 沒有人想要的玉米只是要花錢去處理的垃圾.
可見生活環境, 法制, 家庭等本身已是「財富」, 不能用金錢計算不
等於不是. 大家同是一餐吃一個麵包, 能夠暢所欲言的人生活質素是
比不能的人好, 只是自由的價值不容易估量而已.
但就算在自由和制度的問題上全數解決, 天然資源的問題還是解決不
了的, 中國的石油到底還是要經海運才能夠足夠使用, 一旦戰爭的話
, 美軍光是封鎖了馬六甲海峽, 問題就已經浮現.
況且還有戰略位置的問題.
抵債的能力本身是受戰爭威脅的, 比方說, 你擁有甲國的國債, 而甲
國擁有油田抵債, 可是那些油田離乙國很近, 乙國和甲國打仗的話,
油田就開採不了, 那麼, 也就是說, 你的債權本身是會受戰爭影響,
戰爭可以破壞欠你錢的人還債的能力.
我們可以看到為何島國, 像英國, 日本都有信用優勢, 因為他們只要
有足夠的海軍, 就算發生戰爭, 都不容易影響其本土經濟區.
但半島國家和大陸國家, 要做到就不容易, 因為他們幾乎大部份時間
都跟其他國家陸路連結. 而因為人類會比較快用盡居住中心的資源,
所以資源例如礦產, 多數會處於邊境低開發的地區, 而這往往又是跟
鄰國的邊境.
大陸國家往往是需要把四周大幅度征服, 將所有能夠威脅自己的勢力
掃清, 才能夠擁有島國一般的安全性. 古代中國就做到這一點, 因此
中國古代的通貨能夠在亞洲通用.
而現代美國就擁有這等的力量, 墨西哥和加拿大對美國都不是威脅,
也就是說, 根本就沒有國家可以威脅到美國本土的資源, 美國在最惡
劣的時候也能夠以這些農礦資源繼續發展.
美國還有一個難得的條件, 就是同時擁有兩條海岸線, 東岸和西岸,
使美國可以在兩個方向都得兼, 北面還擁有阿拉斯加, 就算擁有一支
強大的海軍, 要封鎖美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美國的強處在於面臨
大洋, 那可比臺海要闊很多.
要說罩門倒不是沒有, 美國的罩門是在巴拿馬.
中國的情況就惡劣得多, 中國重要的地區, 幾乎都是處於會受武裝衝
突影響, 臺海其實反而是最安全的. 東三省本身就受俄羅斯影響, 但
更大影響的是兩韓, 韓國對中國的威脅, 遠超墨西哥對美國的威脅,
那個地方屯注更大量的軍力, 而且很容易生政治變動. 不論南北韓開
戰, 北韓做甚麼事情, 或者南北韓統一, 中國都很難說會在這些事情
不受影響或者受惠.
南方的兩廣和南海, 就面臨一個頗為難對付的越南, 很多人用越南和
廣西的經濟交流頻繁去說這問題不大, 卻不了解越南是不可能向中國
讓渡任何權益的.
北方的俄羅斯, 他們的資源全都在西伯利亞, 而中國在西伯利亞旁卻
有龐大的人口和陸軍------我就當俄羅斯是中國的好朋友好了.
更不要說對印度洋頗有影響力, 積極建立海軍和導彈的印度, 美國可
沒有把自己背後的海洋靠著一個關係時熱時冷的國家上. 委內瑞拉和
古巴可不能和韓國印度越南俄羅斯比較.
還要看的新疆, 西藏. 世界的信用是很難建立在一個經常需要在境內
動用軍事力量, 不論是鎮壓還是威嚇, 才能夠維持的國家上. 一旦發
生甚麼戰爭, 中國的抵債能力也會立即的斷送, 中國現在賴以為生的
輕工業, 對於世界的風吹草動很敏感, 一有問題, 立即就摧毀.
在精神上的不成熟問題就更大, 處於這樣四面受威脅的環境下, 國內
還是很有心情的去反根本不是就近威脅的美國和日本, 甚至為了一些
不知所謂的理由抵制法國和德國.
說人口論就更奇怪, 說中國佔了地球五份一人口, 是人口最多的國家
, 但問題是, 其實在全盛期的中國, 是佔了地球二份一人口的. 也就
是說, 不論領土和人口在世界的相對比例, 其實都大幅下降了.
其實看這篇文章, 也留意到, 我不提一些細節的問題, 例如貪污, 環
境污染, 出口導向, 社會結構失衡, 農業問題這些事情, 而單純只是
說中國面臨的大戰略環境就是這樣的. 細節上更多實行上的問題, 我
就當不存在好了.
萬一真的美國突然失勢了, 那不會導致中國取代美國, 只會引致中國
四周過去受美國鉗制的國家, 全部失控而已. 日本絕對會力求重建自
己的海軍, 越南也會對南沙搗亂, 甚至跑去建立東南亞帝國.
至於臺灣, 我相信立即就會生產核彈.
因為沒有國家有美國的條件, 不會建立甚麼世界金融/軍事新秩序,
要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倒挺可能的.
--
基於飲水思源的理念, 還是該打的廣告,
hkday.net --- 碩果僅存還願意和其他地區轉信的香港 BB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2009年9月27日 星期日
Re: 西班牙曾想以20000人征服中國
文章代碼(AID): #18xrBjdz (Gossiping)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西班牙曾想以20000人征服中國
時間 Fri Oct 10 21:04:43 2008
───────────────────────────────────────
※ 引述《HydeTseng (H.T)》之銘言:
: 再加上衰到爆的天災人禍 那個是註定要滅亡的 外加那邊有在拜羽蛇神
: 別真的好傻好天真 以為西班牙真的威到可以殖民當時的明朝
西班牙雖然沒威到十九世紀, 不過要說他們會被明朝趕回太平洋, 又
不一定.
首先是武器的問題, 普遍的認識是, 洋人有槍, 華人沒有, 所以陸戰
才會輸. 而明朝也有科技水平跟西班牙不相上下的槍, 所以在陸戰上
應該沒甚麼特別大的劣勢, 但真的說射擊武器的話, 在那個時代, 弓
箭, 弩, 火槍放在會用的人手上, 後者本來就沒甚麼優勢.
火槍不像現在的槍械那麼霸道, 在當時的兵器中佔一個相當微妙的位
置, 論發射效率, 準確度和射程, 基本上都不及當時的弓箭. 但是,
火槍卻有著容易學習使用和可以有效貫穿盔甲的優點.
與同樣可以貫穿盔甲的弩, 製造火槍沒那麼複雜, 而且火槍比重弩要
輕便, 發射效率要高.
出乎意料的, 而火槍最大的優點其實在於「補給」, 弓箭和弩箭的生
產相較之下其實都較費工夫, 而且要保持質素不容易. 彈丸和火藥則
比較劃一, 而且每個士兵能帶的彈藥數量都比弓弩要多. 另外, 雖然
玩過信長之野望都知道下雨就不能開槍, 但弓箭也會受風的影響都,
潮濕則對兩者都有害.
當時, 火槍並非一種霸道的兵器, 倒是其戰略和戰術彈性有新的發展
空間, 所以光是有槍不夠, 要有能發揮這種彈性的戰術才行.
當時西班牙說自己有這種能力的時候, 正是哈登斯堡王朝在歐洲的盛
期. 也就是說當時西班牙並非單純仗著自己是有槍的洋人欺負沒槍的
東方民族, 而是他們也在欺負其他西方人------人家也有槍.
槍是大家都有, 但西班牙在戰術和軍制上, 都比其他國家先走一步,
這點是很多時被忽略的. 織田信長的火槍三段其實是挺古老的戰術,
也不是織田信長第一個發明, 而這基本上是以保持火力連續為目的.
但西班牙用的並不只是三段.
火槍只是一個觸媒. 真正使西班牙陸軍強大的, 是啟發了混合編制這
種概念, 西班牙的 Tercio , 正是早期現代陸軍的趨型. 在一個部隊
裡, 混編了長兵器部隊 (例如矛兵或者戟兵) , 火槍手和劍兵, 看起
來雖然沒甚麼了不起. 但在當時有一個大問題, 就是混編後卻怎樣作
戰, 如果你射你的, 我斬我的, 最終只會在殺敵之前自己先亂起來.
Tercio 是一種以長兵器為中心的陣形, 各兵種的任務都十分清楚,
長槍結成堅固的陣式, 只做防禦的工作, 而火槍則持著有自己的射程
去進行攻擊, 劍盾兵負責對付長兵器的肉搏戰.
後來這種戰術因為火槍的大量生產, 而被我們熟知的廣正面排排槍的
戰術取代了. 但在火槍有限的時代卻很有效, 這種戰術的重心不是殺
敵, 而是破壞對方的紀律和士氣, 因為使用火槍擾敵, 令敵方單方面
受壓, 但對方還擊的時候, 卻又難以攻進這種陣型.
要結成這種戰術, 需要的是長期的集體訓練, 嚴格的紀律.
西班牙就開創了現代式軍事訓練的先河, 不僅是訓練. 西班牙軍隊的
紀律在當時是手屈一指的, 可以當時被騎兵衝擊和大砲轟擊, 承受大
量傷亡之後, 還能持續戰鬥. 在撤退時也不會丟兵棄甲, 使最底層的
步兵也有旺盛的戰鬥精神是西班牙特殊的成果, 他們的訓練方式日後
被西方各國以及世界各國所效法,
而且沒記錯的話, 西班牙軍隊也發明了「士官」, 在此之前, 軍隊當
中只有士兵和軍官之分, 可是要結成這種陣形, 需要的人員就比較多
, 單靠軍官並不夠用也不適合. 而且並不是單純勇敢的先鋒就可以做
到的, 因為陣形需要懂得數學計算, 士官不僅帶兵, 也必須懂得代數
學, 以便迅速的結成陣形, 西班牙的軍隊不僅擁有武力, 也是由智力
構成的.
當然西班牙能否勝利根本就猜不著, 但說西班牙是夜郎自大, 欺負印
第安人倒不對, 就算是進攻阿茲特克, 雖然大家都知道那個以極少數
人的誇張戰果. 可是換個角度想, 如果你是當時當地的士兵, 面對數
量不止是自己百倍的敵人, 只怕大部份人未試過開槍就已經向逃跑,
就算有很多運氣成份, 光是「投入戰鬥」這件事已經需要更大的勇氣
和紀律.
英國軍官遠在中國開戰之前, 觀察過中國的軍隊後, 下的結論是, 這
支軍隊是靠強力的工事, 優厚的工業力 (指兵器生產) 和大量的人口
取得勝利. 但部隊的武勇精神是個大問號, 當然去到今天我們很難再
討論到底張飛還是岳飛比較勇敢, 明朝對武將和士兵的態度卻是有很
多前科可鑑.
努爾哈赤也是觀察到明軍的弱點才決定向明朝開戰的, 事實上對於滿
清的言論只怕比起西班牙更離譜, 先不論「滿人不過萬, 過萬不可敵
」是不是一種誇張的宣傳.
西班牙好歹都說要二萬人. 已經比真的打爆了明朝的滿清來得謙虛.
加上明朝長期的禁海令, 導致了倭寇的出現, 對於東南沿海的居民來
說, 反對禁海令是有市場的, 因為禁海令大幅傷害了南方的經濟. 使
很多南方人成為了所謂的倭寇, 原本南北的文化有別, 北方軍隊要大
量進入閩粵, 在地理上相當不便, 這些種種因素都使西班牙圖謀東南
作為根據地並非不可能.
倭寇的力量已經可以對明朝構成困擾, 如果得到西班牙的支援, 再加
上經濟上的依存關係 (南方對菲律賓, 馬六甲等南洋經濟很很大的先
天需求) , 西班牙真的傾國之力去發展東方的話, 東南方的變數是很
大的, 到底會不會死忠於明朝是一個大問題. 特別是在航海相關事業
被扶植起來之後, 毫無疑問他們不會喜歡明朝. 當擁有西班牙人的合
作, 而取得一定地方的控制權之後,
本來西班牙人殖民的地區就和倭寇的根據地有重覆, 西班牙或多或少
也會意識到這個可能性.
特別是像 Tercio 這種陣形, 也經常會考慮與其他非西班牙的軍隊聯
合, 因為最需要紀律的其實是火槍手, 二萬人的部隊來到這一區的話
, 還有混合當地兵源的可能性.
我們舉鄭芝龍出來, 展示他們怎樣打敗洋人, 但問題是鄭芝龍本身就
是出身倭寇, 後來明朝勢弱不得不接受開放海權, 鄭芝龍就有心歸順
, 可是西班牙人如果在海禁時期到來, 而提供了足夠的兵力去合作,
像鄭芝龍, 只怕他站在西班牙一方的可能性還比較大.
也就是說, 本來明朝就是靠這些倭寇去打洋人. 倭寇卻本來就是明朝
的敵人, 所以西班牙如果侵華, 那明朝要面對的不是像朝鮮戰役那樣
的戰爭, 而是「強化了三倍以上的倭寇」.
我們也不能忘了, 後來英國征服印度, 用的兵力也多不到哪裡去. 英
國用的手段不是派一支軍隊直搗黃龍, 而是透過和當地人合作去慢慢
進行侵略, 南北利益的不一致, 以及明朝的腐敗, 對海禁的閉塞態度
, 西班牙人只怕會使很多問題提早浮現出來.
如果西班牙人要進攻中國, 比起一場場士兵相殺的大型會戰, 以外交
手段和經濟手段配合的長期計劃, 建設根據地的話, 要說一定成功沒
人說得準, 但可行性絕對是很大的.
明朝和西班牙的優劣只怕不是武器科技的分野, 而是大家對海洋態度
的分野.
--
基於飲水思源的理念, 還是該打的廣告,
hkday.net --- 碩果僅存還願意和其他地區轉信的香港 BB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西班牙曾想以20000人征服中國
時間 Fri Oct 10 21:04:43 2008
───────────────────────────────────────
※ 引述《HydeTseng (H.T)》之銘言:
: 再加上衰到爆的天災人禍 那個是註定要滅亡的 外加那邊有在拜羽蛇神
: 別真的好傻好天真 以為西班牙真的威到可以殖民當時的明朝
西班牙雖然沒威到十九世紀, 不過要說他們會被明朝趕回太平洋, 又
不一定.
首先是武器的問題, 普遍的認識是, 洋人有槍, 華人沒有, 所以陸戰
才會輸. 而明朝也有科技水平跟西班牙不相上下的槍, 所以在陸戰上
應該沒甚麼特別大的劣勢, 但真的說射擊武器的話, 在那個時代, 弓
箭, 弩, 火槍放在會用的人手上, 後者本來就沒甚麼優勢.
火槍不像現在的槍械那麼霸道, 在當時的兵器中佔一個相當微妙的位
置, 論發射效率, 準確度和射程, 基本上都不及當時的弓箭. 但是,
火槍卻有著容易學習使用和可以有效貫穿盔甲的優點.
與同樣可以貫穿盔甲的弩, 製造火槍沒那麼複雜, 而且火槍比重弩要
輕便, 發射效率要高.
出乎意料的, 而火槍最大的優點其實在於「補給」, 弓箭和弩箭的生
產相較之下其實都較費工夫, 而且要保持質素不容易. 彈丸和火藥則
比較劃一, 而且每個士兵能帶的彈藥數量都比弓弩要多. 另外, 雖然
玩過信長之野望都知道下雨就不能開槍, 但弓箭也會受風的影響都,
潮濕則對兩者都有害.
當時, 火槍並非一種霸道的兵器, 倒是其戰略和戰術彈性有新的發展
空間, 所以光是有槍不夠, 要有能發揮這種彈性的戰術才行.
當時西班牙說自己有這種能力的時候, 正是哈登斯堡王朝在歐洲的盛
期. 也就是說當時西班牙並非單純仗著自己是有槍的洋人欺負沒槍的
東方民族, 而是他們也在欺負其他西方人------人家也有槍.
槍是大家都有, 但西班牙在戰術和軍制上, 都比其他國家先走一步,
這點是很多時被忽略的. 織田信長的火槍三段其實是挺古老的戰術,
也不是織田信長第一個發明, 而這基本上是以保持火力連續為目的.
但西班牙用的並不只是三段.
火槍只是一個觸媒. 真正使西班牙陸軍強大的, 是啟發了混合編制這
種概念, 西班牙的 Tercio , 正是早期現代陸軍的趨型. 在一個部隊
裡, 混編了長兵器部隊 (例如矛兵或者戟兵) , 火槍手和劍兵, 看起
來雖然沒甚麼了不起. 但在當時有一個大問題, 就是混編後卻怎樣作
戰, 如果你射你的, 我斬我的, 最終只會在殺敵之前自己先亂起來.
Tercio 是一種以長兵器為中心的陣形, 各兵種的任務都十分清楚,
長槍結成堅固的陣式, 只做防禦的工作, 而火槍則持著有自己的射程
去進行攻擊, 劍盾兵負責對付長兵器的肉搏戰.
後來這種戰術因為火槍的大量生產, 而被我們熟知的廣正面排排槍的
戰術取代了. 但在火槍有限的時代卻很有效, 這種戰術的重心不是殺
敵, 而是破壞對方的紀律和士氣, 因為使用火槍擾敵, 令敵方單方面
受壓, 但對方還擊的時候, 卻又難以攻進這種陣型.
要結成這種戰術, 需要的是長期的集體訓練, 嚴格的紀律.
西班牙就開創了現代式軍事訓練的先河, 不僅是訓練. 西班牙軍隊的
紀律在當時是手屈一指的, 可以當時被騎兵衝擊和大砲轟擊, 承受大
量傷亡之後, 還能持續戰鬥. 在撤退時也不會丟兵棄甲, 使最底層的
步兵也有旺盛的戰鬥精神是西班牙特殊的成果, 他們的訓練方式日後
被西方各國以及世界各國所效法,
而且沒記錯的話, 西班牙軍隊也發明了「士官」, 在此之前, 軍隊當
中只有士兵和軍官之分, 可是要結成這種陣形, 需要的人員就比較多
, 單靠軍官並不夠用也不適合. 而且並不是單純勇敢的先鋒就可以做
到的, 因為陣形需要懂得數學計算, 士官不僅帶兵, 也必須懂得代數
學, 以便迅速的結成陣形, 西班牙的軍隊不僅擁有武力, 也是由智力
構成的.
當然西班牙能否勝利根本就猜不著, 但說西班牙是夜郎自大, 欺負印
第安人倒不對, 就算是進攻阿茲特克, 雖然大家都知道那個以極少數
人的誇張戰果. 可是換個角度想, 如果你是當時當地的士兵, 面對數
量不止是自己百倍的敵人, 只怕大部份人未試過開槍就已經向逃跑,
就算有很多運氣成份, 光是「投入戰鬥」這件事已經需要更大的勇氣
和紀律.
英國軍官遠在中國開戰之前, 觀察過中國的軍隊後, 下的結論是, 這
支軍隊是靠強力的工事, 優厚的工業力 (指兵器生產) 和大量的人口
取得勝利. 但部隊的武勇精神是個大問號, 當然去到今天我們很難再
討論到底張飛還是岳飛比較勇敢, 明朝對武將和士兵的態度卻是有很
多前科可鑑.
努爾哈赤也是觀察到明軍的弱點才決定向明朝開戰的, 事實上對於滿
清的言論只怕比起西班牙更離譜, 先不論「滿人不過萬, 過萬不可敵
」是不是一種誇張的宣傳.
西班牙好歹都說要二萬人. 已經比真的打爆了明朝的滿清來得謙虛.
加上明朝長期的禁海令, 導致了倭寇的出現, 對於東南沿海的居民來
說, 反對禁海令是有市場的, 因為禁海令大幅傷害了南方的經濟. 使
很多南方人成為了所謂的倭寇, 原本南北的文化有別, 北方軍隊要大
量進入閩粵, 在地理上相當不便, 這些種種因素都使西班牙圖謀東南
作為根據地並非不可能.
倭寇的力量已經可以對明朝構成困擾, 如果得到西班牙的支援, 再加
上經濟上的依存關係 (南方對菲律賓, 馬六甲等南洋經濟很很大的先
天需求) , 西班牙真的傾國之力去發展東方的話, 東南方的變數是很
大的, 到底會不會死忠於明朝是一個大問題. 特別是在航海相關事業
被扶植起來之後, 毫無疑問他們不會喜歡明朝. 當擁有西班牙人的合
作, 而取得一定地方的控制權之後,
本來西班牙人殖民的地區就和倭寇的根據地有重覆, 西班牙或多或少
也會意識到這個可能性.
特別是像 Tercio 這種陣形, 也經常會考慮與其他非西班牙的軍隊聯
合, 因為最需要紀律的其實是火槍手, 二萬人的部隊來到這一區的話
, 還有混合當地兵源的可能性.
我們舉鄭芝龍出來, 展示他們怎樣打敗洋人, 但問題是鄭芝龍本身就
是出身倭寇, 後來明朝勢弱不得不接受開放海權, 鄭芝龍就有心歸順
, 可是西班牙人如果在海禁時期到來, 而提供了足夠的兵力去合作,
像鄭芝龍, 只怕他站在西班牙一方的可能性還比較大.
也就是說, 本來明朝就是靠這些倭寇去打洋人. 倭寇卻本來就是明朝
的敵人, 所以西班牙如果侵華, 那明朝要面對的不是像朝鮮戰役那樣
的戰爭, 而是「強化了三倍以上的倭寇」.
我們也不能忘了, 後來英國征服印度, 用的兵力也多不到哪裡去. 英
國用的手段不是派一支軍隊直搗黃龍, 而是透過和當地人合作去慢慢
進行侵略, 南北利益的不一致, 以及明朝的腐敗, 對海禁的閉塞態度
, 西班牙人只怕會使很多問題提早浮現出來.
如果西班牙人要進攻中國, 比起一場場士兵相殺的大型會戰, 以外交
手段和經濟手段配合的長期計劃, 建設根據地的話, 要說一定成功沒
人說得準, 但可行性絕對是很大的.
明朝和西班牙的優劣只怕不是武器科技的分野, 而是大家對海洋態度
的分野.
--
基於飲水思源的理念, 還是該打的廣告,
hkday.net --- 碩果僅存還願意和其他地區轉信的香港 BB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Re: [新聞] 颱風天仍上班 勞工斥沒人性
文章代碼(AID): #18uFAvWz (Gossiping)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新聞] 颱風天仍上班 勞工斥沒人性
時間 Mon Sep 29 23:22:27 2008
───────────────────────────────────────
※ 引述《majigo (放輕鬆)》之銘言:
: 只是去實行共產主義的執行者做了不好的示範 ex:蘇俄 中共 北韓 古巴等
: 不是給人太強硬的形象 就是讓人覺得是各很窮很亂的國家
: 以致於世人對共產有不好的印象
: 其實那不是共產主義的本意 雖說共產當中也有偏偏激的流派
: 那時候也質疑過老師那為啥他們一個都沒成功
: 共產他們的效率那麼低 這樣真的有用嗎
: 他是這樣說的
: 一起生產一起分享這種政策理論上說是很不錯的 也應該是很有效率的
: 而導致我們看到的這種不好的局面是因為現在的世人素養不夠
很好, 先來八卦這樣, 首先共產主義這個日本來的翻譯有點問題.
共產主義的所謂 Communism, 其實是源自 Community, 也就是說, 共
產主義的重心其實並非在於漢字字面上的「共同生產」, 而比較接近
英文字面上的「社群」.
我們常以為共產主義的重心在於生產 (畢竟幾乎所有共產主義國家都
十分愛好坦克車) , 事實上共產主義原本的重點並不在於生產, 而是
組成社群.
一旦組成了社群, 而大家認同社群的共同利益的話, 就會產生共產主
義的個體. 聽起來很政治, 但其實我們還原回事情的本質, 人類的家
庭原本就是這一種社群, 一對夫妻, 共同賺錢, 但財富共同使用, 共
同管理, 不會因為兒子不會賺錢就不給他交學費, 也不會因為丈夫病
了不能賺錢就不煮飯給他吃.
這不意味著一定是建立在互助互愛下, 總之, 社群是根據這一類依存
性而建立的. 也就是說, 社群的成員會自願的供獻社群, 而他們也會
把社群本身視為自己的財產, 而不會也不能獨佔. 而社群本身因為每
個人的責任感和行為, 亦能擁有將社群維持下去的經濟能力.
形成這樣的情況, 就是共產主義的理想. 以這樣的模型作為社會架構
的方式, 便是一切共產主義的基本. 所以在一定的範圍內, 舉一個例
子, 我們在八卦版寫文章, 看文章, 大家自由生產也自由去取用, 那
也算是一個「社群」, 也算是一種「共產主義社會」.
但後來的共產主義國家是甚麼回事? 主要是以上的共產主義基底只是
「目標」, 怎樣形成這樣的社群卻是謎, 各種共產主義的本質, 就是
「分析現有社會, 將現有社會變成共產主義社會的理論」. 馬克思主
義是起點, 後來演化的「馬列主義」就是後來形成共產主義國家的主
流.
馬列主義為何會變成共產主義的主流? 其實就和共產沒甚麼關係.
馬列主義大受歡迎的原因, 是因為那是一種可以成功奪得權力的思想
, 馬列主義是一種相當爽快直接的激進主義. 提倡的是「無產階級專
政」, 也就是說, 要達致社群社會, 說甚麼都是廢話, 首先要不惜任
何手段去解體現在的社會, 然後將權力集中在無產階級手上, 建立專
政, 不再讓任何其他階級染指權力.
他們認為, 其他方式推行共產主義都是不切實際的, 因為共產主義定
必會傷害有財有權者的利益, 要他們主動去做是緣木求魚. 而無產階
級因為欠缺力量, 還會被工資和工作所控制 (例子: 香港某些公司在
選舉時會叫員工投給共產黨所支持的政黨) , 因此如果你站在由資本
家訂立的遊戲規則下的制度, 想去推行共產主義, 你還沒成功之前,
已經會遭到他們的反彈和障礙.
最後你就會被耍到團團轉而一無所得, 因為無產階級力量薄弱, 要遵
守規則的話, 發動群眾和資源的可能性都遠不及資產階級. 最終共產
主義會難以或永不能達成.
因此要推行共產主義, 就必須破壞那對訂立者有利的制度, 而不是遵
守那種制度, 因此就要認同使用暴力革命. 然後由一群有共產主義理
想的人, 去改造這個社會.
如果你簡單來看, 就是「從一個昏君手上奪權給明君」的意思.
說到這裡整個邏輯看來也是合理的, 但有一個問題, 馬列主義是沒有
解答到的, 就是, 當無產階級掌握了權力之後, 無產階級其實已不再
是無產階級了, 馬列主義忽視了「權力」和「暴力」在經濟上其實也
是廣義的資產.
革命雖然消滅了已有的資產階級, 但卻製造了新一群的資產階級, 這
本身就形成了矛盾. 也就是說, 你劫富濟貧, 但你把富劫到變貧, 濟
了的貧卻反過來變成富翁, 看來你劫富濟貧是成功了, 但實際上情況
沒有改變, 只是扮演角色的人改變了而已.
所謂「絕對權力會讓人絕對腐敗」, 除卻迷信看, 其實重心在於人的
想法是會因處境而改變的, 你改變了一個人的處境, 你就難免改變他
的內心.
而說資本主義刺激人的生產力, 共產主義不能, 其實也不是在反映事
實, 真正問題是共產主義製造出來的人工處境, 也改變了人. 在原本
的社會當中, 一個人會因為有歸屬感, 經濟理由, 責任感, 或者光榮
, 鄉土情懷等原因而工作, 馬列主義主張的暴力革命, 往往不慎好心
或壞心地破壞了他們原有的處境.
結果社會回復原狀, 除了有東西被破壞了之外, 架構卻慢慢變回原來
的形體, 所以蘇聯出現了跟農奴制十分相似的集體農場.
所以, 馬列主義是一種粗淺的共產主義, 因為馬列主義重視權力多於
社群, 他們如願以嘗的奪得了權力, 但製造出來的並非共產社群, 而
是權力社會. 共產主義往往變成運用權力時找出來說的理由, 被斷章
取義, 只在對權力有利時會運用, 有危已有權力時, 則會把共產的原
則拋到尼汨爾去.
馬列主義的故事, 其實是說人類常犯的問題. 當人類覺得一個目標很
重要的時候, 總會被不擇手段誘惑, 覺得為了大事可以不拘小節, 而
覺得那些死守原則的人是迂腐.
可是當人不擇手段地想要達到一個目的時, 他最終會被手段本身所同
化, 不論是心態還是最後的目標, 最後會導致的是, 你連本來的目標
也無心做了, 只是想要達成你和強化你已有的手段.
就像是, 你為了娛樂才玩線上遊戲, 結果玩了之後, 對線上遊戲裡的
社群有了重要性, 反而倒轉, 線上遊戲不僅不是娛樂, 而變成了責任
, 你有必要為你的公會和遊戲裡的朋友而戰.
也像是, 你為了幸福的生活而賺錢, 但最終你為了賺更多的錢, 犧牲
了你的家庭, 甚至犧牲了你的品格, 最終你賺到了錢, 卻喪失了一切
的幸福.
所以, 其實共產主義的失敗, 跟共產主義本身沒有關係, 也不是人的
質素的問題. 而是, 人類總是不容易記住一些最簡單的原則, 最簡單
的教訓, 而導致的結果而已.
: 我只是提出來 給大家看看罷了 畢竟這只是八卦版 不要太認真
: 我也不是研究這方面的 有說錯不要鞭太大力嘿
: 下台一鞠躬 謝謝
--
基於飲水思源的理念, 還是該打的廣告,
hkday.net --- 碩果僅存還願意和其他地區轉信的香港 BB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chenglap:其實馬列主義會傷害的國家, 往往是先有別的問題. 09/29 23:43
→ chenglap:通常是先有了習慣服從權力的國民, 馬列革命才會成功. 09/29 23:44
→ chenglap:敢於對抗政府的國民往往是能夠對馬列主義免役的. 09/29 23:45
→ chenglap:與其說是奴性, 不如說不相信權力是可以對抗的. 09/29 23:46
→ chenglap:則權力變成了社會最大的資產, 俄羅斯也一樣. 09/29 23:46
→ chenglap:跟國家無關, 是個人和公民的覺醒. 那是緩慢而痛苦的. 09/29 23:48
→ chenglap:公民意義不覺醒, 則沒有共產黨也會有別的東西而已. 09/29 23:48
→ chenglap:共產黨只是其中一種, 而不是唯一一種.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新聞] 颱風天仍上班 勞工斥沒人性
時間 Mon Sep 29 23:22:27 2008
───────────────────────────────────────
※ 引述《majigo (放輕鬆)》之銘言:
: 只是去實行共產主義的執行者做了不好的示範 ex:蘇俄 中共 北韓 古巴等
: 不是給人太強硬的形象 就是讓人覺得是各很窮很亂的國家
: 以致於世人對共產有不好的印象
: 其實那不是共產主義的本意 雖說共產當中也有偏偏激的流派
: 那時候也質疑過老師那為啥他們一個都沒成功
: 共產他們的效率那麼低 這樣真的有用嗎
: 他是這樣說的
: 一起生產一起分享這種政策理論上說是很不錯的 也應該是很有效率的
: 而導致我們看到的這種不好的局面是因為現在的世人素養不夠
很好, 先來八卦這樣, 首先共產主義這個日本來的翻譯有點問題.
共產主義的所謂 Communism, 其實是源自 Community, 也就是說, 共
產主義的重心其實並非在於漢字字面上的「共同生產」, 而比較接近
英文字面上的「社群」.
我們常以為共產主義的重心在於生產 (畢竟幾乎所有共產主義國家都
十分愛好坦克車) , 事實上共產主義原本的重點並不在於生產, 而是
組成社群.
一旦組成了社群, 而大家認同社群的共同利益的話, 就會產生共產主
義的個體. 聽起來很政治, 但其實我們還原回事情的本質, 人類的家
庭原本就是這一種社群, 一對夫妻, 共同賺錢, 但財富共同使用, 共
同管理, 不會因為兒子不會賺錢就不給他交學費, 也不會因為丈夫病
了不能賺錢就不煮飯給他吃.
這不意味著一定是建立在互助互愛下, 總之, 社群是根據這一類依存
性而建立的. 也就是說, 社群的成員會自願的供獻社群, 而他們也會
把社群本身視為自己的財產, 而不會也不能獨佔. 而社群本身因為每
個人的責任感和行為, 亦能擁有將社群維持下去的經濟能力.
形成這樣的情況, 就是共產主義的理想. 以這樣的模型作為社會架構
的方式, 便是一切共產主義的基本. 所以在一定的範圍內, 舉一個例
子, 我們在八卦版寫文章, 看文章, 大家自由生產也自由去取用, 那
也算是一個「社群」, 也算是一種「共產主義社會」.
但後來的共產主義國家是甚麼回事? 主要是以上的共產主義基底只是
「目標」, 怎樣形成這樣的社群卻是謎, 各種共產主義的本質, 就是
「分析現有社會, 將現有社會變成共產主義社會的理論」. 馬克思主
義是起點, 後來演化的「馬列主義」就是後來形成共產主義國家的主
流.
馬列主義為何會變成共產主義的主流? 其實就和共產沒甚麼關係.
馬列主義大受歡迎的原因, 是因為那是一種可以成功奪得權力的思想
, 馬列主義是一種相當爽快直接的激進主義. 提倡的是「無產階級專
政」, 也就是說, 要達致社群社會, 說甚麼都是廢話, 首先要不惜任
何手段去解體現在的社會, 然後將權力集中在無產階級手上, 建立專
政, 不再讓任何其他階級染指權力.
他們認為, 其他方式推行共產主義都是不切實際的, 因為共產主義定
必會傷害有財有權者的利益, 要他們主動去做是緣木求魚. 而無產階
級因為欠缺力量, 還會被工資和工作所控制 (例子: 香港某些公司在
選舉時會叫員工投給共產黨所支持的政黨) , 因此如果你站在由資本
家訂立的遊戲規則下的制度, 想去推行共產主義, 你還沒成功之前,
已經會遭到他們的反彈和障礙.
最後你就會被耍到團團轉而一無所得, 因為無產階級力量薄弱, 要遵
守規則的話, 發動群眾和資源的可能性都遠不及資產階級. 最終共產
主義會難以或永不能達成.
因此要推行共產主義, 就必須破壞那對訂立者有利的制度, 而不是遵
守那種制度, 因此就要認同使用暴力革命. 然後由一群有共產主義理
想的人, 去改造這個社會.
如果你簡單來看, 就是「從一個昏君手上奪權給明君」的意思.
說到這裡整個邏輯看來也是合理的, 但有一個問題, 馬列主義是沒有
解答到的, 就是, 當無產階級掌握了權力之後, 無產階級其實已不再
是無產階級了, 馬列主義忽視了「權力」和「暴力」在經濟上其實也
是廣義的資產.
革命雖然消滅了已有的資產階級, 但卻製造了新一群的資產階級, 這
本身就形成了矛盾. 也就是說, 你劫富濟貧, 但你把富劫到變貧, 濟
了的貧卻反過來變成富翁, 看來你劫富濟貧是成功了, 但實際上情況
沒有改變, 只是扮演角色的人改變了而已.
所謂「絕對權力會讓人絕對腐敗」, 除卻迷信看, 其實重心在於人的
想法是會因處境而改變的, 你改變了一個人的處境, 你就難免改變他
的內心.
而說資本主義刺激人的生產力, 共產主義不能, 其實也不是在反映事
實, 真正問題是共產主義製造出來的人工處境, 也改變了人. 在原本
的社會當中, 一個人會因為有歸屬感, 經濟理由, 責任感, 或者光榮
, 鄉土情懷等原因而工作, 馬列主義主張的暴力革命, 往往不慎好心
或壞心地破壞了他們原有的處境.
結果社會回復原狀, 除了有東西被破壞了之外, 架構卻慢慢變回原來
的形體, 所以蘇聯出現了跟農奴制十分相似的集體農場.
所以, 馬列主義是一種粗淺的共產主義, 因為馬列主義重視權力多於
社群, 他們如願以嘗的奪得了權力, 但製造出來的並非共產社群, 而
是權力社會. 共產主義往往變成運用權力時找出來說的理由, 被斷章
取義, 只在對權力有利時會運用, 有危已有權力時, 則會把共產的原
則拋到尼汨爾去.
馬列主義的故事, 其實是說人類常犯的問題. 當人類覺得一個目標很
重要的時候, 總會被不擇手段誘惑, 覺得為了大事可以不拘小節, 而
覺得那些死守原則的人是迂腐.
可是當人不擇手段地想要達到一個目的時, 他最終會被手段本身所同
化, 不論是心態還是最後的目標, 最後會導致的是, 你連本來的目標
也無心做了, 只是想要達成你和強化你已有的手段.
就像是, 你為了娛樂才玩線上遊戲, 結果玩了之後, 對線上遊戲裡的
社群有了重要性, 反而倒轉, 線上遊戲不僅不是娛樂, 而變成了責任
, 你有必要為你的公會和遊戲裡的朋友而戰.
也像是, 你為了幸福的生活而賺錢, 但最終你為了賺更多的錢, 犧牲
了你的家庭, 甚至犧牲了你的品格, 最終你賺到了錢, 卻喪失了一切
的幸福.
所以, 其實共產主義的失敗, 跟共產主義本身沒有關係, 也不是人的
質素的問題. 而是, 人類總是不容易記住一些最簡單的原則, 最簡單
的教訓, 而導致的結果而已.
: 我只是提出來 給大家看看罷了 畢竟這只是八卦版 不要太認真
: 我也不是研究這方面的 有說錯不要鞭太大力嘿
: 下台一鞠躬 謝謝
--
基於飲水思源的理念, 還是該打的廣告,
hkday.net --- 碩果僅存還願意和其他地區轉信的香港 BB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chenglap:其實馬列主義會傷害的國家, 往往是先有別的問題. 09/29 23:43
→ chenglap:通常是先有了習慣服從權力的國民, 馬列革命才會成功. 09/29 23:44
→ chenglap:敢於對抗政府的國民往往是能夠對馬列主義免役的. 09/29 23:45
→ chenglap:與其說是奴性, 不如說不相信權力是可以對抗的. 09/29 23:46
→ chenglap:則權力變成了社會最大的資產, 俄羅斯也一樣. 09/29 23:46
→ chenglap:跟國家無關, 是個人和公民的覺醒. 那是緩慢而痛苦的. 09/29 23:48
→ chenglap:公民意義不覺醒, 則沒有共產黨也會有別的東西而已. 09/29 23:48
→ chenglap:共產黨只是其中一種, 而不是唯一一種.
Re: [文字] 有沒有『香港』逐步『廢繁立簡』的八卦 ?
文章代碼(AID): #18kBHTYy (Gossiping)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文字] 有沒有『香港』逐步『廢繁立簡』的八卦 ?
時間 Sat Aug 30 10:45:47 2008
───────────────────────────────────────
※ 引述《kuanun (天翔)》之銘言:
: 簡體字我想有達到它的作用,我猜啦…
: 近年中國大陸也有不少學者提出重新使用繁體字,至於往後發展
: 會怎麼樣,就要再看了…
: 英式英文跟美式英文也會有差別,我覺得就某程度上而言,美式
: 某些地方有把英式簡化過。
: 不過就美觀上而言,繁體字真的比較好看…你要叫正體也是可以啦
事實上整件事都是一廂情願.
第一件事是教育水平的關係, 我也當過教師, 我想作為一個教育
者, 會感到有實在太多點是必要指出的問題. 不是單從的針對簡
體字, 而是教育到底該怎樣做和做甚麼的問題.
1. 難學習
到底我們怎樣定義一件東西是比較難學習? 那是非常困難,
但理論上不見得不可能的. 某人不能學會某件事, 原因可以
有很多種. 師資不足, 教學時間不足, 資源不足, 文化不合
, 甚至只是他自己個人懶散.
是否真的有統計上的實驗去證明繁體字是難以學習? 令人驚
奇的事情是, 根本就沒有做過任何實驗. 在相同條件底下,
繁體字的學習比起同教育條件下的簡體字遲緩.
說得難聽一點, 那是文人多敗行, 當時有學者為了自己一己
主觀覺得繁體難學的觀點, 就靠政府完全無視反對的力量去
推行. 他們根本就不是覺得繁體難學, 而是認為「漢字難學
」.
沒有科學, 統計, 實驗去證明的觀點, 那是迷信. 而且現實
也證明了, 這課題上能否成功學習, 完全是教育普及的問題
, 我們這些使用繁體字的中文, 能夠寫出一手好中文文章,
而我的母語甚至不是國語的人, 足以證明這些八十年前的學
究們的想法有多少的錯誤.
不是反對簡體字的問題, 而是, 繁體字難學習的條件, 簡體
字根本完全保留. 同樣是方塊字, 韓文的筆劃比繁體字和簡
體字都要少, 這裡有誰會因此覺得韓文就容易?
2. 難學習的東西就該放棄, 去學容易的東西
這點就跟文字無關, 而是更可怕的教育思想, 就是把教育一
整個本末倒置. 事實上, 我反對的並不是簡體字, 而是一整
個教育的思想和制度, 有人說簡繁沒有甚麼好爭, 這點我也
同意. 因為我反對的是不是簡體字, 而是文化統一論和這種
輕率霸道的教育觀念.
本來之所以要有系統性的教育, 是因為人類的知識, 定必是
越來越多, 而且越來越深入的. 發展教育法是要讓學生能夠
掌握更難的知識, 而不是割足就履地倒轉將知識閹割. 你可
以讓知識變得更容易明白, 但不是改變知識本身.
將文字變成簡體字是其一, 將中學數學的考題難度下降, 本
質也是同樣的. 是的, 學生看起來懂多了, 分數也高了, 但
他們應付較難的題目能力也下降了. 我們教育是為了提升人
類的質素, 還是提升數字上的「及格率」或「普及率」?
導致「難易」的不是「教學的內容」, 而是「教育的方法」
, 不成熟的教育方法才是導致東西看起來難的理由. 而不是
內容本身, 內容的難易決定的, 應該是那些內容的先後次序
才對.
所以我們中文自少學的是, 上大人, 孔乙己, 那是入門, 那
些字小孩子都能輕易掌握------但是否我們要把上大人孔乙
己當成字母, 以後所有意思都用這六字拼出來? 而不去學習
其他任何中文字?
根本就是一生連一年中學生都沒教過的幻想家想起來的所謂
教育. 根本和簡體字無關, 而是「削內容」這個手段本身就
是問題.
3. 提升人民教育水平
那自然地, 把內容削走了, 是不會提升水平的. 教育原本就
是灌輸「人工」的東西, 也就是科學, 文字, 道德, 這些本
來就是複雜的事物.
能夠輕易學習的東西, 絕不會是人工的, 那些自然就能夠傳
播的, 大家會無抗拒地接受的東西, 叫作文化. 例如所謂的
方言, 習俗, 一些謠言, 網絡上的火星文之類, 我們這裡幾
乎沒有人不知道「囧」字, 但這東西在我們的教科書上有沒
有出現過也成問題.
有人認為, 只要簡化了文字, 就算沒有教育資源都能夠自然
傳播, 特別是教會那些沒有機會受普及教育的已成年人, 那
些人根本就不明白傳播是怎樣達成的.
人工的東西就是人工的, 再怎樣加工還是人工的, 如果當初
想做的是製造一些「連成人都可以輕易學習」的東西, 那認
為把東西做得「簡單」根本就是馬虎的想法. 現代的我們能
夠明白, 要把東西傳播, 要的不是簡單, 而是有趣.
成年人並不蠢, 只是人年紀越大, 就越只會對自己覺得有趣
的事情有反應, 而不是對「有用」的事情有反應. 我家族再
上是文盲, 但要不妨礙去學習也是有文字的麻雀和佛經, 是
因為佛經和麻雀簡化了些甚麼嗎?
自幼學習簡體, 也經常覺得自己能看得懂繁體字, 原因是因
為那些繁體字, 來自他們愛看的小說, 電影, 遊戲. 有這些
東西, 繁體字是完全可行的, 沒有的話, 甚麼文字都不必推
廣了.
壓制, 干涉文化才是普及緩慢的原因, 而不是字形, 壓制文
化的人卻將責任嫁禍出去, 不是說文字就是說經濟, 不然就
是外國侵略, 自己將自己的願望凌駕於別人的頭上, 將自己
的主觀想法當成真理, 統一教育, 這些現實卻被人無視.
而且, 簡化要教育的事情, 最終是會導致扭曲的. 道德需要
長時間的學習, 想要速成, 道德往往就會扭曲成別的東西,
例如狂信主義, 愛國主義, 結果就引致了十字軍, 納粹黨和
憤青, 文化霸權主義者, 以及向別人國家大使館擲石頭的傻
瓜.
他們就是抱著「簡化版道德」的結果, 宗教是道德的一部份
, 不是全部, 愛國是道德的一部份, 不是全部. 但他們只學
到那部份, 便當成道德的全部. 引致一些像「消滅地球上所
有其他國家世界就會和平」, 「當全部人都用同一種語言人
類就不會有衝突」這種狂人結論.
4. 美式英文
第一, 美式英文比英式英文, 更像前世代的英語. 會變成美
式和英式, 並非有誰「改良」了, 而是大家生活的文化風土
不同, 漸漸變成同一個祖先的兩個分支. 去到澳大利亞也有
澳洲式的英語.
事實上, 英語的發展, 是詞語越來越多, 越來越複雜. 我們
不知甚麼時候開始有些人誤解, 以為用字母拼音的文字, 光
靠看字母就能夠懂得讀法.
這完全是錯誤的, 而我們卻是由有這些膚淺理解的人, 去推
行和「改革」近代的教育.
英文只能從讀音評估其大約的串法, 也就是 Phonic, 所謂拼
音這種技巧和我們經常的認知剛根相反, 不是由文字去猜讀
音, 而是由讀音去猜文字. 倒過來是完全不可行的. 所以根
本不是拼音而是「音拼字」.
學英文雖然比較容易, 但那是語言規則的問題, 真的要學讀
, 還是得一個一個老實的去接觸, 靠聽了很多次記下來的.
況且不經常曝露於英語環境和文娛當中, 單靠一堆字母和
則是學不好英文的.
現在英文好學, 除了容易找到教學, 大家心理上歡迎, 以及
英文的文娛物品使我們能夠無痛學習才是重心. 就像日文一
樣, 愛看動畫的人總是能夠較快掌握, 即使他在別的課業上
都出現學習困難.
5. 普及教育思想
有人把文字當成一種轉為物質力量的工具, 他們對普及教育
的觀點, 一開始就扭曲了. 他們想要普及教育, 富國強兵,
為的是控制他人的思想, 製造武器, 建造高樓大廈, 奢侈浪
費和可以不以自己個人的道德和本領, 期望別人會因為他的
國家是個軍事經濟大國就自動跪在他的跟前.
本來這些人應該躲在家裡跑去玩他的 Civilization, 而不該
跑去治國, 那些人認為圖書館就是用來生產燒瓶的, 認為寺
廟是用來減少不滿人口的. 文字對他們的用法就只是用來加速
研究速度, 兌換物質成果. 他想要的不是文字, 而是坦克車.
只是沒有文字也不可能有坦克車, 因此必須先普及教育. 普
及教育也是為了方便控制更多的人民, 所以第一件事非要教的
是愛國.
普及教育是有這樣的作用沒錯, 但普及教育不是單純為了這樣
的, 而且, 如果心裡想的是這些東西. 這種人搞出來的普及教
育就定必不倫不類.
教育, 是為了讓這社會已有的多種不同文化和思想, 各自傳達
下去, 並從中派生出更多不同文化和思想. 去面對未來所有未
知的問題, 人類難以預測未來會遇到甚麼困難, 但明顯地, 沒
有人能夠處理所有問題的人, 每種問題都有最適合去處理的人
, 美國人經濟再發達, 他們就是只能弄出迪斯奈弄不出日本動
畫, 中國人古代再繁榮, 就是接受不了要建立一個海外國家.
如果不斷強調大家要書同文, 最後很多思想早就在那統一的教
育下先萌芽已扼殺了. 最終社會也可以停滯下來. 中國歷史已
經說明了這個問題, 經濟和科技不是 RPG 遊戲裡的經驗值, 不
是「屢積」上去的, 不一定會發展下去的.
教育的發展速度是有限的, 但要清楚的是, 教育的深度是文化
和態度的問題, 而教育的廣度是資源的問題. 現在這分明就是
搞混了兩者. 識字率根本就和教育的內容無關, 大家卻把腦筋
動到教育內容上, 無論怎樣去改文字, 教育體系資源上去不到
的地方就是不會普及.
至於深度, 則是教育的方法, 這跟資源無關, 資源是負責把教
師送過去, 養得起他並讓他可以生活上去. 但同樣是教師, 不
同的教育理念會教出任何不同的人, 用清朝的卜卜齋教學就是
教不出科學家, 但用西式教學也不見得會提升識字率比較快.
至於國家會不會發展, 看的是這國家的想法包容了甚麼, 而又
給了這些想法甚麼機會. 如果這些想法一早被扼殺, 或者這個
社會給予不了某些有用想法的發展機會, 就算普及教育到百份
之百, 也不見得就會發展進步的.
--
基於飲水思源的理念, 還是該打的廣告,
hkday.net --- 碩果僅存還願意和其他地區轉信的香港 BB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文字] 有沒有『香港』逐步『廢繁立簡』的八卦 ?
時間 Sat Aug 30 10:45:47 2008
───────────────────────────────────────
※ 引述《kuanun (天翔)》之銘言:
: 簡體字我想有達到它的作用,我猜啦…
: 近年中國大陸也有不少學者提出重新使用繁體字,至於往後發展
: 會怎麼樣,就要再看了…
: 英式英文跟美式英文也會有差別,我覺得就某程度上而言,美式
: 某些地方有把英式簡化過。
: 不過就美觀上而言,繁體字真的比較好看…你要叫正體也是可以啦
事實上整件事都是一廂情願.
第一件事是教育水平的關係, 我也當過教師, 我想作為一個教育
者, 會感到有實在太多點是必要指出的問題. 不是單從的針對簡
體字, 而是教育到底該怎樣做和做甚麼的問題.
1. 難學習
到底我們怎樣定義一件東西是比較難學習? 那是非常困難,
但理論上不見得不可能的. 某人不能學會某件事, 原因可以
有很多種. 師資不足, 教學時間不足, 資源不足, 文化不合
, 甚至只是他自己個人懶散.
是否真的有統計上的實驗去證明繁體字是難以學習? 令人驚
奇的事情是, 根本就沒有做過任何實驗. 在相同條件底下,
繁體字的學習比起同教育條件下的簡體字遲緩.
說得難聽一點, 那是文人多敗行, 當時有學者為了自己一己
主觀覺得繁體難學的觀點, 就靠政府完全無視反對的力量去
推行. 他們根本就不是覺得繁體難學, 而是認為「漢字難學
」.
沒有科學, 統計, 實驗去證明的觀點, 那是迷信. 而且現實
也證明了, 這課題上能否成功學習, 完全是教育普及的問題
, 我們這些使用繁體字的中文, 能夠寫出一手好中文文章,
而我的母語甚至不是國語的人, 足以證明這些八十年前的學
究們的想法有多少的錯誤.
不是反對簡體字的問題, 而是, 繁體字難學習的條件, 簡體
字根本完全保留. 同樣是方塊字, 韓文的筆劃比繁體字和簡
體字都要少, 這裡有誰會因此覺得韓文就容易?
2. 難學習的東西就該放棄, 去學容易的東西
這點就跟文字無關, 而是更可怕的教育思想, 就是把教育一
整個本末倒置. 事實上, 我反對的並不是簡體字, 而是一整
個教育的思想和制度, 有人說簡繁沒有甚麼好爭, 這點我也
同意. 因為我反對的是不是簡體字, 而是文化統一論和這種
輕率霸道的教育觀念.
本來之所以要有系統性的教育, 是因為人類的知識, 定必是
越來越多, 而且越來越深入的. 發展教育法是要讓學生能夠
掌握更難的知識, 而不是割足就履地倒轉將知識閹割. 你可
以讓知識變得更容易明白, 但不是改變知識本身.
將文字變成簡體字是其一, 將中學數學的考題難度下降, 本
質也是同樣的. 是的, 學生看起來懂多了, 分數也高了, 但
他們應付較難的題目能力也下降了. 我們教育是為了提升人
類的質素, 還是提升數字上的「及格率」或「普及率」?
導致「難易」的不是「教學的內容」, 而是「教育的方法」
, 不成熟的教育方法才是導致東西看起來難的理由. 而不是
內容本身, 內容的難易決定的, 應該是那些內容的先後次序
才對.
所以我們中文自少學的是, 上大人, 孔乙己, 那是入門, 那
些字小孩子都能輕易掌握------但是否我們要把上大人孔乙
己當成字母, 以後所有意思都用這六字拼出來? 而不去學習
其他任何中文字?
根本就是一生連一年中學生都沒教過的幻想家想起來的所謂
教育. 根本和簡體字無關, 而是「削內容」這個手段本身就
是問題.
3. 提升人民教育水平
那自然地, 把內容削走了, 是不會提升水平的. 教育原本就
是灌輸「人工」的東西, 也就是科學, 文字, 道德, 這些本
來就是複雜的事物.
能夠輕易學習的東西, 絕不會是人工的, 那些自然就能夠傳
播的, 大家會無抗拒地接受的東西, 叫作文化. 例如所謂的
方言, 習俗, 一些謠言, 網絡上的火星文之類, 我們這裡幾
乎沒有人不知道「囧」字, 但這東西在我們的教科書上有沒
有出現過也成問題.
有人認為, 只要簡化了文字, 就算沒有教育資源都能夠自然
傳播, 特別是教會那些沒有機會受普及教育的已成年人, 那
些人根本就不明白傳播是怎樣達成的.
人工的東西就是人工的, 再怎樣加工還是人工的, 如果當初
想做的是製造一些「連成人都可以輕易學習」的東西, 那認
為把東西做得「簡單」根本就是馬虎的想法. 現代的我們能
夠明白, 要把東西傳播, 要的不是簡單, 而是有趣.
成年人並不蠢, 只是人年紀越大, 就越只會對自己覺得有趣
的事情有反應, 而不是對「有用」的事情有反應. 我家族再
上是文盲, 但要不妨礙去學習也是有文字的麻雀和佛經, 是
因為佛經和麻雀簡化了些甚麼嗎?
自幼學習簡體, 也經常覺得自己能看得懂繁體字, 原因是因
為那些繁體字, 來自他們愛看的小說, 電影, 遊戲. 有這些
東西, 繁體字是完全可行的, 沒有的話, 甚麼文字都不必推
廣了.
壓制, 干涉文化才是普及緩慢的原因, 而不是字形, 壓制文
化的人卻將責任嫁禍出去, 不是說文字就是說經濟, 不然就
是外國侵略, 自己將自己的願望凌駕於別人的頭上, 將自己
的主觀想法當成真理, 統一教育, 這些現實卻被人無視.
而且, 簡化要教育的事情, 最終是會導致扭曲的. 道德需要
長時間的學習, 想要速成, 道德往往就會扭曲成別的東西,
例如狂信主義, 愛國主義, 結果就引致了十字軍, 納粹黨和
憤青, 文化霸權主義者, 以及向別人國家大使館擲石頭的傻
瓜.
他們就是抱著「簡化版道德」的結果, 宗教是道德的一部份
, 不是全部, 愛國是道德的一部份, 不是全部. 但他們只學
到那部份, 便當成道德的全部. 引致一些像「消滅地球上所
有其他國家世界就會和平」, 「當全部人都用同一種語言人
類就不會有衝突」這種狂人結論.
4. 美式英文
第一, 美式英文比英式英文, 更像前世代的英語. 會變成美
式和英式, 並非有誰「改良」了, 而是大家生活的文化風土
不同, 漸漸變成同一個祖先的兩個分支. 去到澳大利亞也有
澳洲式的英語.
事實上, 英語的發展, 是詞語越來越多, 越來越複雜. 我們
不知甚麼時候開始有些人誤解, 以為用字母拼音的文字, 光
靠看字母就能夠懂得讀法.
這完全是錯誤的, 而我們卻是由有這些膚淺理解的人, 去推
行和「改革」近代的教育.
英文只能從讀音評估其大約的串法, 也就是 Phonic, 所謂拼
音這種技巧和我們經常的認知剛根相反, 不是由文字去猜讀
音, 而是由讀音去猜文字. 倒過來是完全不可行的. 所以根
本不是拼音而是「音拼字」.
學英文雖然比較容易, 但那是語言規則的問題, 真的要學讀
, 還是得一個一個老實的去接觸, 靠聽了很多次記下來的.
況且不經常曝露於英語環境和文娛當中, 單靠一堆字母和
則是學不好英文的.
現在英文好學, 除了容易找到教學, 大家心理上歡迎, 以及
英文的文娛物品使我們能夠無痛學習才是重心. 就像日文一
樣, 愛看動畫的人總是能夠較快掌握, 即使他在別的課業上
都出現學習困難.
5. 普及教育思想
有人把文字當成一種轉為物質力量的工具, 他們對普及教育
的觀點, 一開始就扭曲了. 他們想要普及教育, 富國強兵,
為的是控制他人的思想, 製造武器, 建造高樓大廈, 奢侈浪
費和可以不以自己個人的道德和本領, 期望別人會因為他的
國家是個軍事經濟大國就自動跪在他的跟前.
本來這些人應該躲在家裡跑去玩他的 Civilization, 而不該
跑去治國, 那些人認為圖書館就是用來生產燒瓶的, 認為寺
廟是用來減少不滿人口的. 文字對他們的用法就只是用來加速
研究速度, 兌換物質成果. 他想要的不是文字, 而是坦克車.
只是沒有文字也不可能有坦克車, 因此必須先普及教育. 普
及教育也是為了方便控制更多的人民, 所以第一件事非要教的
是愛國.
普及教育是有這樣的作用沒錯, 但普及教育不是單純為了這樣
的, 而且, 如果心裡想的是這些東西. 這種人搞出來的普及教
育就定必不倫不類.
教育, 是為了讓這社會已有的多種不同文化和思想, 各自傳達
下去, 並從中派生出更多不同文化和思想. 去面對未來所有未
知的問題, 人類難以預測未來會遇到甚麼困難, 但明顯地, 沒
有人能夠處理所有問題的人, 每種問題都有最適合去處理的人
, 美國人經濟再發達, 他們就是只能弄出迪斯奈弄不出日本動
畫, 中國人古代再繁榮, 就是接受不了要建立一個海外國家.
如果不斷強調大家要書同文, 最後很多思想早就在那統一的教
育下先萌芽已扼殺了. 最終社會也可以停滯下來. 中國歷史已
經說明了這個問題, 經濟和科技不是 RPG 遊戲裡的經驗值, 不
是「屢積」上去的, 不一定會發展下去的.
教育的發展速度是有限的, 但要清楚的是, 教育的深度是文化
和態度的問題, 而教育的廣度是資源的問題. 現在這分明就是
搞混了兩者. 識字率根本就和教育的內容無關, 大家卻把腦筋
動到教育內容上, 無論怎樣去改文字, 教育體系資源上去不到
的地方就是不會普及.
至於深度, 則是教育的方法, 這跟資源無關, 資源是負責把教
師送過去, 養得起他並讓他可以生活上去. 但同樣是教師, 不
同的教育理念會教出任何不同的人, 用清朝的卜卜齋教學就是
教不出科學家, 但用西式教學也不見得會提升識字率比較快.
至於國家會不會發展, 看的是這國家的想法包容了甚麼, 而又
給了這些想法甚麼機會. 如果這些想法一早被扼殺, 或者這個
社會給予不了某些有用想法的發展機會, 就算普及教育到百份
之百, 也不見得就會發展進步的.
--
基於飲水思源的理念, 還是該打的廣告,
hkday.net --- 碩果僅存還願意和其他地區轉信的香港 BB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Re: 韓國人生氣了
文章代碼(AID): #18doKTYU (Gossiping)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韓國人生氣了
時間 Mon Aug 11 01:27:55 2008
───────────────────────────────────────
※ 引述《leefengyuh (把一手大爛牌換成好牌)》之銘言:
: 都不會有利於韓關系的發展。
: 現在似乎不是韓國政府和公館保持紳士風度的時候。
: http://chn.chosun.com/big5/site/data/html_dir/2008/08/09/20080809000021.html
八卦我希望大家會看. 是有關於朝鮮日報本身, 我對韓國的事情
完全不熟, 只是用了兩三個小時在網絡上搜集了一點容易搜集到
的資料, 不過既然有多個來源, 應該不會太過失實.
消息是真的, 我看了中文版, 日文版, 韓國文都有相關的評論.
所以這並非偽造的新聞.
朝鮮日報是韓國最大的報紙, 所以有很大的影響力, 上面寫的文
章實在不容忽視. 老實說, 如果臺灣有傳媒或者政府人員留意到
的話, 應該正視這個問題.
首先, 有一點要注意的. 朝鮮日報是右翼, 保守派, 反共的報紙
, 這是他們的立場. 他們支持的是目前同是右派的李明博政府,
朝鮮日報的評論目前可以或多或少反映目前南韓執政黨的觀點,
也比較反自由主義以及親企業.
根據有限網絡資料的理解, 在李明博的藍圖當中, 重心是在於建
立美國和中國的關係. 事實上在朝鮮日報上面的評論也明顯地抱
著偏頗的態度, 刻意淡化目前中韓民間的強大衝突, 這篇評論的
用意也很明顯, 就是將中韓的衝突歸究於臺灣在中國大陸散佈嫌
韓論.
如果在網站上多找一會, 會找到更多有關批評臺灣的文化中心主
義的言論, 老實說, 這看起來根本就是有意識地想要營造出韓國
的嫌臺論.
說穿了這是嫁禍. 當然這篇評論的對象是南韓的人民.
如果南韓的人嫌臺, 臺灣的人嫌韓, 而這正是執政黨正在煽動的
言論. 那這件事繼續發展下去的結果是如何? 毫無疑問, 南韓目
前的執政黨並不介意臺灣人討厭他們, 相反他們正是希望臺灣人
嫌韓論高漲, 以便作為轉移視線的對象.
事實上從李明博的新聞看, 他有這樣的往跡, 對日本的態度相當
的曖昧, 他似乎是一方面利用嫌日論來建立自己的力量, 在成功
之後卻又在實際上跟日本合作. 如果說他有意煽動臺灣的嫌韓,
以及韓國的嫌臺, 去達成他自身的利益, 這是絕對可能的.
問題是臺灣的應對方式, 就那樣, 義無反顧地踩進對方一早安排
進的陷阱裡? 還是應該和南韓另一方試圖在此尋找合作空間? 大
家的資訊互不共通, 自然可以各自以有限的資訊去控制, 將心比
心, 你是韓國人, 難道你聽到自己的國家有多偉大, 不也傾向相
信? 先不論這是否事實, 這件事無異就是政治結合傳媒運用這種
心理去達成政治利益.
嫌韓不難, 但在這裡的臺灣對南韓又能帶來甚麼麻煩? 這不僅不
是在為被討厭的一方帶來麻煩, 甚至對方很樂意借來建立自己的
方便.
我看到前陣子釣魚臺衝突時, 很多臺灣人在日本的 nico, 2ch
等發表言論, 表達了臺灣的立場, 事實上化解了很多誤會. 也使
很多日本人知道了雙方某些共識的存在, 雖然懂韓文的臺灣人少
很多, 問題是這不意味著同樣的事情不應該在南韓發生. 別忘了
, 爭取多一個盟友, 臺灣就多一分的生存空間. 而爭取盟友的方
式, 就是不要一廂情願地相信四千萬南韓人都一致反對自己.
就像德國之前對臺灣都沒甚麼理解, 卻因為奧運之前諸事而漸漸
對臺灣加強了同情, 如果臺灣自己不捉著這些機會, 去讓別人理
解自己, 那臺灣憑甚麼去打破自己在世界上的孤立? 中國自古以
來的教育就是一切等運氣到, 等別人來看自己, 等別人了解自己
, 等別人來朝貢, 現在臺灣卻不是可以等著用這個方式去太公釣
魚的天朝大國.
要生存下去, 把握所有機會推銷自己, 在世界所有地方都一定能
找到盟友. 如果自己也不相信, 先被偏見掩蓋了自己的眼睛, 真
的要期待別人主動來援?
所以臺灣應該趁此事試圖找任何和南韓的渠道, 打破這單方面而
且刻意的描黑.
--
基於飲水思源的理念, 還是該打的廣告,
hkday.net --- 碩果僅存還願意和其他地區轉信的香港 BB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韓國人生氣了
時間 Mon Aug 11 01:27:55 2008
───────────────────────────────────────
※ 引述《leefengyuh (把一手大爛牌換成好牌)》之銘言:
: 都不會有利於韓關系的發展。
: 現在似乎不是韓國政府和公館保持紳士風度的時候。
: http://chn.chosun.com/big5/site/data/html_dir/2008/08/09/20080809000021.html
八卦我希望大家會看. 是有關於朝鮮日報本身, 我對韓國的事情
完全不熟, 只是用了兩三個小時在網絡上搜集了一點容易搜集到
的資料, 不過既然有多個來源, 應該不會太過失實.
消息是真的, 我看了中文版, 日文版, 韓國文都有相關的評論.
所以這並非偽造的新聞.
朝鮮日報是韓國最大的報紙, 所以有很大的影響力, 上面寫的文
章實在不容忽視. 老實說, 如果臺灣有傳媒或者政府人員留意到
的話, 應該正視這個問題.
首先, 有一點要注意的. 朝鮮日報是右翼, 保守派, 反共的報紙
, 這是他們的立場. 他們支持的是目前同是右派的李明博政府,
朝鮮日報的評論目前可以或多或少反映目前南韓執政黨的觀點,
也比較反自由主義以及親企業.
根據有限網絡資料的理解, 在李明博的藍圖當中, 重心是在於建
立美國和中國的關係. 事實上在朝鮮日報上面的評論也明顯地抱
著偏頗的態度, 刻意淡化目前中韓民間的強大衝突, 這篇評論的
用意也很明顯, 就是將中韓的衝突歸究於臺灣在中國大陸散佈嫌
韓論.
如果在網站上多找一會, 會找到更多有關批評臺灣的文化中心主
義的言論, 老實說, 這看起來根本就是有意識地想要營造出韓國
的嫌臺論.
說穿了這是嫁禍. 當然這篇評論的對象是南韓的人民.
如果南韓的人嫌臺, 臺灣的人嫌韓, 而這正是執政黨正在煽動的
言論. 那這件事繼續發展下去的結果是如何? 毫無疑問, 南韓目
前的執政黨並不介意臺灣人討厭他們, 相反他們正是希望臺灣人
嫌韓論高漲, 以便作為轉移視線的對象.
事實上從李明博的新聞看, 他有這樣的往跡, 對日本的態度相當
的曖昧, 他似乎是一方面利用嫌日論來建立自己的力量, 在成功
之後卻又在實際上跟日本合作. 如果說他有意煽動臺灣的嫌韓,
以及韓國的嫌臺, 去達成他自身的利益, 這是絕對可能的.
問題是臺灣的應對方式, 就那樣, 義無反顧地踩進對方一早安排
進的陷阱裡? 還是應該和南韓另一方試圖在此尋找合作空間? 大
家的資訊互不共通, 自然可以各自以有限的資訊去控制, 將心比
心, 你是韓國人, 難道你聽到自己的國家有多偉大, 不也傾向相
信? 先不論這是否事實, 這件事無異就是政治結合傳媒運用這種
心理去達成政治利益.
嫌韓不難, 但在這裡的臺灣對南韓又能帶來甚麼麻煩? 這不僅不
是在為被討厭的一方帶來麻煩, 甚至對方很樂意借來建立自己的
方便.
我看到前陣子釣魚臺衝突時, 很多臺灣人在日本的 nico, 2ch
等發表言論, 表達了臺灣的立場, 事實上化解了很多誤會. 也使
很多日本人知道了雙方某些共識的存在, 雖然懂韓文的臺灣人少
很多, 問題是這不意味著同樣的事情不應該在南韓發生. 別忘了
, 爭取多一個盟友, 臺灣就多一分的生存空間. 而爭取盟友的方
式, 就是不要一廂情願地相信四千萬南韓人都一致反對自己.
就像德國之前對臺灣都沒甚麼理解, 卻因為奧運之前諸事而漸漸
對臺灣加強了同情, 如果臺灣自己不捉著這些機會, 去讓別人理
解自己, 那臺灣憑甚麼去打破自己在世界上的孤立? 中國自古以
來的教育就是一切等運氣到, 等別人來看自己, 等別人了解自己
, 等別人來朝貢, 現在臺灣卻不是可以等著用這個方式去太公釣
魚的天朝大國.
要生存下去, 把握所有機會推銷自己, 在世界所有地方都一定能
找到盟友. 如果自己也不相信, 先被偏見掩蓋了自己的眼睛, 真
的要期待別人主動來援?
所以臺灣應該趁此事試圖找任何和南韓的渠道, 打破這單方面而
且刻意的描黑.
--
基於飲水思源的理念, 還是該打的廣告,
hkday.net --- 碩果僅存還願意和其他地區轉信的香港 BB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Re: [好奇] 港人還是很愛英國???
文章代碼(AID): #18Wa23TE (Gossiping)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好奇] 港人還是很愛英國???
時間 Sun Jul 20 03:29:05 2008
───────────────────────────────────────
※ 引述《pshhs0808 (Straight)》之銘言:
: 有沒有回歸這麼久
: 港人還是很愛英國的八卦呀
: 很多時候能選擇
: 大部分的港人還是選英國不選瓷器國
: 到底是怎麼營造這麼愛英國的心態呀
香港人愛的不是英國, 香港人愛的是平衡.
會喜歡英國, 並不是因為英國有甚麼魅力, 單純只是因為香港
一方面是英國的殖民地, 另一方面卻離英國極遠. 英國能夠對
香港施加的壓力很少, 相反英國的存在幫香港抵抗了很多外來
的危險和壓力.
香港在英國治下是靠平衡是生存的, 在英國治下, 因為有英國
的制衡, 故此可以減少大部份中國大陸發生的人禍. 倒過來說
, 因為這邊是東亞, 主流是華人, 英國也不敢對華人為所欲為
, 這使本來一文不值的難民能夠從夾縫中得到一點尊嚴以及自
由.
如果香港很接近英國, 例如香港不是位於東南亞, 而是位於愛
爾蘭, 英國對香港也不見得有特別多的正面意義.
香港從英國人學會的, 有人說是法治, 有人說是效率, 有人說
是對西方文化的理解, 不過, 潛而默化地, 香港其實也學會了
英國的政治觀某個重要的部份. 也就是權力的平衡.
傳統中國保障自己安全的方法, 是征服各個可征服的地方, 然
後驅逐和屠殺所有不能征服的地方. 再對外封鎖貿易, 使自己
有在東亞不能動搖的軍力, 那就和平.
但英國是相反的. 英國在歐洲保障自己安全的方法, 並非令自
己無限地強大然後先下手為強, 征服各國, 而是在歐洲的爭鬥
當中, 永遠幫助弱小的一方, 使沒有一方能夠特別強. 強弱平
衡的哲學, 歷史證明是可行的, 英國的規模比不上中國的一個
省, 卻能夠從一個小島建立一個世界帝國. 反而擁有多倍於英
國人口的中國卻做不到這件事.
香港對現狀的理解. 是失去了平衡. 失去了平衡, 就不可能有
安全感. 當然, 錢可以一樣賺下去, 生活可能一樣可以奢侈,
但單沒有平衡的情況下, 當有人要破壞或者取走這一切, 當再
有人禍會降臨時, 你既難以預料, 亦無法避免.
而香港目前的統治者們, 也對平衡這件事沒表達出理解.
有站友提到會有很多人跟大陸一樣變成了國粹信仰者, 但我想
, 要了解香港人的處境. 就會了解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 那也
是在追求安全感, 只是在追求另一種而已.
沒有平衡的話, 那麼, 如果我們不想想太多, 我們可以祈求一
件事, 就是中國大陸的未來一片光明, 不斷的富裕下去, 而且
有無限穩定, 隨時間對人的尊重和對自由的理解也日漸開明.
那麼, 即使沒有平衡, 香港也必定從此受益, 畢竟如果中國大
陸比香港還要富有, 就沒有必要再打香港財富的主意, 如果中
國大陸自身也對人和自由尊重, 則香港受到的禮遇也不會差.
如果中國大陸也很有錢, 則香港亦不愁沒有市場.
問題也只有一個, 如果事情一切順利, 自然相安無事, 不會有
甚麼衝突, 大家幸福快樂. 可是我們人類的文明有了六千年了
, 誰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如果有人有和人合作工作的經驗,
大抵也明白, 事情順利, 大家當然高興.
但事情不順利, 拍檔本身就非常容易有衝突, 甚至互相推卸責
任和指責.
一旦中國遇到不順利的事情的時候, 香港和中國大陸是必然有
衝突的, 力量上香港不見得會輸, 畢竟中國大陸也不會傻到拿
解放軍亂來. 大家比的不是軍力.
但是, 香港只是一堆沒有領袖的平民. 大陸是有組織性的政府
, 雖然領袖未必優秀, 但肯定有領袖. 沒有領袖的一方, 必然
會輸給有領袖的一方, 香港一旦和大陸有衝突, 大陸會捨棄和
出賣香港. 這點無容置疑, 就像以前大陸為了六四事件捨棄香
港的左派一樣.
香港和大陸合作, 而對方可以輕易出賣你. 那只有祈求, 合作
順利, 大家得益, 沒有人需要出賣誰.
既然賭注已下, 而且是你的全部賭注, 你只能求神拜佛那是贏
的了, 想中國好也是合乎香港利益的.
但在這種姿態上的親近, 如果問大家實話如何, 大家心裡想的
, 確實就是愛英國, 不因為英國的任何東西, 而是一個平衡的
狀況. 對於很多而言, 拿著外國護照就是一種平衡, 這裡有問
題就可以跑, 沒問題就繼續牟利, 而過去的時代, 是身為每一
個香港市民都能活在這種平衡下.
所以, 懷念英國的人, 多數是後者. 曾經歷過那種安全感, 而
現在卻不擁有外國護照的人.
擁有外國護照的人, 他們已有安全感, 這個城市的未來已和他
們脫勾, 自然也選擇簡單, 他們可以選擇無條件的支持中央政
府, 因為就算中央政府犧牲香港多少, 他們也可以一走了之.
「英國」只是圖騰而已, 大家不想這麼多費舌唇的, 解釋自己
需要的是甚麼, 便拿英國當成那一切的代表.
--
基於飲水思源的理念, 還是該打的廣告,
hkday.net --- 碩果僅存還願意和其他地區轉信的香港 BB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好奇] 港人還是很愛英國???
時間 Sun Jul 20 03:29:05 2008
───────────────────────────────────────
※ 引述《pshhs0808 (Straight)》之銘言:
: 有沒有回歸這麼久
: 港人還是很愛英國的八卦呀
: 很多時候能選擇
: 大部分的港人還是選英國不選瓷器國
: 到底是怎麼營造這麼愛英國的心態呀
香港人愛的不是英國, 香港人愛的是平衡.
會喜歡英國, 並不是因為英國有甚麼魅力, 單純只是因為香港
一方面是英國的殖民地, 另一方面卻離英國極遠. 英國能夠對
香港施加的壓力很少, 相反英國的存在幫香港抵抗了很多外來
的危險和壓力.
香港在英國治下是靠平衡是生存的, 在英國治下, 因為有英國
的制衡, 故此可以減少大部份中國大陸發生的人禍. 倒過來說
, 因為這邊是東亞, 主流是華人, 英國也不敢對華人為所欲為
, 這使本來一文不值的難民能夠從夾縫中得到一點尊嚴以及自
由.
如果香港很接近英國, 例如香港不是位於東南亞, 而是位於愛
爾蘭, 英國對香港也不見得有特別多的正面意義.
香港從英國人學會的, 有人說是法治, 有人說是效率, 有人說
是對西方文化的理解, 不過, 潛而默化地, 香港其實也學會了
英國的政治觀某個重要的部份. 也就是權力的平衡.
傳統中國保障自己安全的方法, 是征服各個可征服的地方, 然
後驅逐和屠殺所有不能征服的地方. 再對外封鎖貿易, 使自己
有在東亞不能動搖的軍力, 那就和平.
但英國是相反的. 英國在歐洲保障自己安全的方法, 並非令自
己無限地強大然後先下手為強, 征服各國, 而是在歐洲的爭鬥
當中, 永遠幫助弱小的一方, 使沒有一方能夠特別強. 強弱平
衡的哲學, 歷史證明是可行的, 英國的規模比不上中國的一個
省, 卻能夠從一個小島建立一個世界帝國. 反而擁有多倍於英
國人口的中國卻做不到這件事.
香港對現狀的理解. 是失去了平衡. 失去了平衡, 就不可能有
安全感. 當然, 錢可以一樣賺下去, 生活可能一樣可以奢侈,
但單沒有平衡的情況下, 當有人要破壞或者取走這一切, 當再
有人禍會降臨時, 你既難以預料, 亦無法避免.
而香港目前的統治者們, 也對平衡這件事沒表達出理解.
有站友提到會有很多人跟大陸一樣變成了國粹信仰者, 但我想
, 要了解香港人的處境. 就會了解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 那也
是在追求安全感, 只是在追求另一種而已.
沒有平衡的話, 那麼, 如果我們不想想太多, 我們可以祈求一
件事, 就是中國大陸的未來一片光明, 不斷的富裕下去, 而且
有無限穩定, 隨時間對人的尊重和對自由的理解也日漸開明.
那麼, 即使沒有平衡, 香港也必定從此受益, 畢竟如果中國大
陸比香港還要富有, 就沒有必要再打香港財富的主意, 如果中
國大陸自身也對人和自由尊重, 則香港受到的禮遇也不會差.
如果中國大陸也很有錢, 則香港亦不愁沒有市場.
問題也只有一個, 如果事情一切順利, 自然相安無事, 不會有
甚麼衝突, 大家幸福快樂. 可是我們人類的文明有了六千年了
, 誰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如果有人有和人合作工作的經驗,
大抵也明白, 事情順利, 大家當然高興.
但事情不順利, 拍檔本身就非常容易有衝突, 甚至互相推卸責
任和指責.
一旦中國遇到不順利的事情的時候, 香港和中國大陸是必然有
衝突的, 力量上香港不見得會輸, 畢竟中國大陸也不會傻到拿
解放軍亂來. 大家比的不是軍力.
但是, 香港只是一堆沒有領袖的平民. 大陸是有組織性的政府
, 雖然領袖未必優秀, 但肯定有領袖. 沒有領袖的一方, 必然
會輸給有領袖的一方, 香港一旦和大陸有衝突, 大陸會捨棄和
出賣香港. 這點無容置疑, 就像以前大陸為了六四事件捨棄香
港的左派一樣.
香港和大陸合作, 而對方可以輕易出賣你. 那只有祈求, 合作
順利, 大家得益, 沒有人需要出賣誰.
既然賭注已下, 而且是你的全部賭注, 你只能求神拜佛那是贏
的了, 想中國好也是合乎香港利益的.
但在這種姿態上的親近, 如果問大家實話如何, 大家心裡想的
, 確實就是愛英國, 不因為英國的任何東西, 而是一個平衡的
狀況. 對於很多而言, 拿著外國護照就是一種平衡, 這裡有問
題就可以跑, 沒問題就繼續牟利, 而過去的時代, 是身為每一
個香港市民都能活在這種平衡下.
所以, 懷念英國的人, 多數是後者. 曾經歷過那種安全感, 而
現在卻不擁有外國護照的人.
擁有外國護照的人, 他們已有安全感, 這個城市的未來已和他
們脫勾, 自然也選擇簡單, 他們可以選擇無條件的支持中央政
府, 因為就算中央政府犧牲香港多少, 他們也可以一走了之.
「英國」只是圖騰而已, 大家不想這麼多費舌唇的, 解釋自己
需要的是甚麼, 便拿英國當成那一切的代表.
--
基於飲水思源的理念, 還是該打的廣告,
hkday.net --- 碩果僅存還願意和其他地區轉信的香港 BB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Re: [好奇] 請問有沒有"大清律例"與"狀師"的八卦?
文章代碼(AID): #18DHdzI2 (Gossiping)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好奇] 請問有沒有"大清律例"與"狀師"的八卦?
時間 Thu May 22 15:00:11 2008
───────────────────────────────────────
※ 引述《mttsaimark (在曠野的日子)》之銘言:
: 想請問一下在中國古代有沒有像現在如此完善的法律條文?
: 古代修法的是些甚麼人?
: 大清律例裡面寫的是些甚麼?
: 另外 狀師是怎麼樣的一個職業 跟現在的律師差別在哪?
大清律例最出名的八卦是... 大清律例在大清亡國之後還沒滅亡.
當初英國在香港建立殖民地的時候. 根據英國一貫的習慣法, 以及
他們的殖民經驗. 他們一般都是採取當地原本文化和慣例去治理,
因此, 香港的華人自然也根據華人的慣例去治理------那便是大清
律例.
因此, 事實上香港大清律例一直生效, 在滿清滅亡之前, 在香港犯
法跟在大陸犯法的處置是完全一樣的. 在滿清滅亡之後, 因為香港
成為了大清律例的唯一執行者, 很多執行都被稍為修改, 例如斬首
死刑改為環首之刑, 或者很多大清律例不合時宜的死刑判決, 改由
英皇下令減免.
正是根據大清律例, 香港人有權納妾. 不過有看雷洛傳的也知道,
後來在 1971 年開始將大清律例改寫為成文法. 以及用合符時代需
要的新例改替舊例.
但這不等於廢除大清律例,
去到今天, 在香港還有原居民丁權的存在, 所謂丁權, 就是指擁有
土地的新界居民男丁的所有男性後代, 都有權從新界未開發的土地
中劃得一塊新地. 這種特權在今天看實在是不可思議, 但事實上,
這意味著大清律例不僅生效到今天, 還有經濟和社會上的影響.
新界的遺產, 土地, 姻婚的紛爭, 香港的法院還是得引用大清律例
去處理的. 另外, 一切在大清律例廢除前所生效的事情, 例如在
1971 年之前納下的妾, 一切的法律權利, 一旦涉及糾紛要以法律
處理時, 亦一樣必須引用大清律例.
因此香港的原居民相當的富裕, 在地價高昂的香港, 只要擴張家庭
就可以得到新地. 無異於一筆大財, 這也引致香港的原居民家庭傾
向早婚和多產.
那是歷史的諷刺, 清朝的法律, 其實以一個大家都想像不到的方式
, 反而在一個外國殖民地當中生存下來.
--
基於飲水思源的理念, 還是該打的廣告,
hkday.net --- 碩果僅存還願意和其他地區轉信的香港 BB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好奇] 請問有沒有"大清律例"與"狀師"的八卦?
時間 Thu May 22 15:00:11 2008
───────────────────────────────────────
※ 引述《mttsaimark (在曠野的日子)》之銘言:
: 想請問一下在中國古代有沒有像現在如此完善的法律條文?
: 古代修法的是些甚麼人?
: 大清律例裡面寫的是些甚麼?
: 另外 狀師是怎麼樣的一個職業 跟現在的律師差別在哪?
大清律例最出名的八卦是... 大清律例在大清亡國之後還沒滅亡.
當初英國在香港建立殖民地的時候. 根據英國一貫的習慣法, 以及
他們的殖民經驗. 他們一般都是採取當地原本文化和慣例去治理,
因此, 香港的華人自然也根據華人的慣例去治理------那便是大清
律例.
因此, 事實上香港大清律例一直生效, 在滿清滅亡之前, 在香港犯
法跟在大陸犯法的處置是完全一樣的. 在滿清滅亡之後, 因為香港
成為了大清律例的唯一執行者, 很多執行都被稍為修改, 例如斬首
死刑改為環首之刑, 或者很多大清律例不合時宜的死刑判決, 改由
英皇下令減免.
正是根據大清律例, 香港人有權納妾. 不過有看雷洛傳的也知道,
後來在 1971 年開始將大清律例改寫為成文法. 以及用合符時代需
要的新例改替舊例.
但這不等於廢除大清律例,
去到今天, 在香港還有原居民丁權的存在, 所謂丁權, 就是指擁有
土地的新界居民男丁的所有男性後代, 都有權從新界未開發的土地
中劃得一塊新地. 這種特權在今天看實在是不可思議, 但事實上,
這意味著大清律例不僅生效到今天, 還有經濟和社會上的影響.
新界的遺產, 土地, 姻婚的紛爭, 香港的法院還是得引用大清律例
去處理的. 另外, 一切在大清律例廢除前所生效的事情, 例如在
1971 年之前納下的妾, 一切的法律權利, 一旦涉及糾紛要以法律
處理時, 亦一樣必須引用大清律例.
因此香港的原居民相當的富裕, 在地價高昂的香港, 只要擴張家庭
就可以得到新地. 無異於一筆大財, 這也引致香港的原居民家庭傾
向早婚和多產.
那是歷史的諷刺, 清朝的法律, 其實以一個大家都想像不到的方式
, 反而在一個外國殖民地當中生存下來.
--
基於飲水思源的理念, 還是該打的廣告,
hkday.net --- 碩果僅存還願意和其他地區轉信的香港 BB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訂閱:
文章 (Atom)